農曆4月24日~金公祖師聖誕

金公祖師係彌勒尊佛的別稱,民間盛傳,祂是三世佛中的「未來佛」,據經典所載,三世佛乃指「過去佛」、「現在佛」與「未來佛」。釋迦牟尼佛是現在佛,先釋迦佛証道者為過去佛,後釋迦成佛者為未來佛,彌勒祖師次於釋迦後証道成佛,故尊之為未來佛。

  有關彌勒尊佛生平事蹟,以北宋高僧撰寫的「傳燈錄」,最為人津津樂道,且廣為流傳,其因在於民間咸信布袋和尚乃彌勒祖師化身,下凡渡人。

  布袋和尚是唐末明州奉化縣人,他形體肥胖,蹙額皤腹,隨身攜帶一口布囊,此布囊可謂無所不容,舉凡供身器具,市集中所乞得之物皆能容納,且不見飽滿,因此人們稱之為「長汀子布袋師」。布袋和尚言行奇特,曾橫臥雪中而雪不沾身,且具預卜天氣的能力,若逢天將雨之際,他必著濕草鞋於途中快步前進;若天候晴朗,則高曳木屐,於市橋上豎膝而眠。時日一久,人們皆以此來斷定天候好壞。

  布袋和尚,四處雲遊,常因緣說偈,渡化眾人,如有一次,他見人屠宰,即曰:「殺牛之人號羅剎,殺牠自殺誰懼怕!刀山斧斫暨鍪前,何劫何時得解脫?」又一次受農夫供養,即說法開示曰:「手把青怏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,六根清淨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」等種種事蹟,不勝枚舉。
有日,布袋和尚逢遇一陳居士詢問其法號,他答曰:「我有一布袋,虛空無罣礙,打開遍十方,入時觀自在。」居士又問隨身家當,布袋和尚曰:「一缽千家飯,孤身萬里遊;青目觀人少,問路白雲頭。」居士聞言後,深感敬佩,遂拜其為師。
  梁貞明二年(西元九一六年)三月三日,布袋和尚於岳林寺東廊下端坐而化。其後,莆田縣令王仁煦居士曾二度相遇布袋和尚,且和尚交予一封書信於縣令,言明七日後,若未見其蹤跡,則開啟書信觀之。七日後,布袋和尚未來,王居士依言開封,只見信中書有四句偈語:「彌勒真彌勒,化身千百億,時時示世人,世人自不識!」至此,人們始知布袋和尚就是彌勒佛化身。
  另據一貫道記載;十七代祖路中一係金公祖師的化身。根據韓雨霖道長所闡述的「祖師列傳」中所載;十七祖路中一,是山東濟寧人,生於清道光廿九年四月廿四日,歿於民國十四年二月初二日,享年七十六歲。自號「無線痴人」。路祖幼年時,父母雙雙棄世,唯有一胞妹,相依為命。住在濟寧城外五里營的破屋中,家境困苦,以撿棌菜葉維生。清同治九年,路祖廿二歲,為讓胞妹生活無慮,毅然投身軍伍,展開人生新旅程。直到光緒廿一年二月初旬,路祖接連得到老母託夢云:「你應辦你該作的事,即刻速往山東青州,訪求清虛老祖之處求道,不可在貪戀紅塵諸事,而誤道務!」路祖醒來,遂收拾行李,將多年積蓄所得紋銀壹佰兩帶在身邊,起程南行。歷經數日,路祖行至一山時,遇十六祖劉清虛,即問曰:「此處有求道的地方嗎?」劉祖道:「你要求道啊?可是求道要壹佰兩銀子才行!」只見路祖毫不猶豫的說:「一百兩就一百兩,俺要求道。」劉祖見路祖求道心切,遂帶領路祖到佛堂傳道。到了佛堂,路祖取出一百兩紋銀,雙手奉上,劉祖一見此景,心想:「方才不過是隨口說說的戲言而已,沒想到他倒認真起來。」心中過意不去,就預備了香供,指點玄關一竅。求道完後,劉祖即曰:「道已傳給你,可以回家了!」路祖聞言後,隨即說:「俺當兵多年,存下百兩紋銀,均交付於老師,今俺至此無家可歸,盼跟隨老師身旁修道,就心滿意足!」
  劉祖見路祖求道心堅,且對方才之言心感過意不去,遂答應其要求,從此以後,路祖就劉祖家中,一邊做苦差事,一面修道。

  到了光緒廿四年,路祖時年五十歲,而劉祖鑒於年事已高,心想道運將轉,不知應由何人承接道務,就開壇請老母啟示。只見老母批訓云:「大賢就在眼前!」劉祖對文意不明白,再請母娘明示,得訓曰:「若問彌勒在那裡,曲江池內觀仔細,頭戴羊絨帽,身披俗家衣。張口吐真語,常將仁義施。瞪眼分雙路,中間一點機,日月合明鑑,人人手中提!」
  因此,一貫道道親遂以此為據,深信十七代祖師路中一,是彌勒菩薩倒裝下凡,渡化眾生。
彌勒菩薩的形像皆為一笑臉凸腹的姿態來呈現,此意謂天下眾生均與祂有緣,時時保持一顆愉悅之心,生活必圓滿自在,凸腹能容世間疾苦,時刻存著一包容之心,人際關係必更加融洽。